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

新闻

绍兴市“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

来源:米乐6m    发布时间:2024-07-26 10:35:09
 

  我国政府正在深化规划体制、投资体制和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逐步转向规划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通过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正确地估计和分析国内外测绘科技发展形势及其对基础测绘发展的影响,科学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内基础测绘发展趋势、发展重点,明确任务,提出保障措施,不仅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于测绘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依法开展基础测绘工作,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基础测绘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全力推进我市基础测绘工作统筹、协调发展,逐步繁荣地理信息产业,为加快建设大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较为可靠、适用、及时的基础测绘保障服务。

  2、规划范围:核心城区350km2(见附图),以绍兴市越城区为主;中心城市1500km2(见附图),主要为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柯桥城区、滨海工业区、上虞市部分开发区;绍兴市8200km2(见附图),主要为五县(市)一区。

  3、总体目标: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急用先测、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完整的绍兴市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大力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实现系列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全面覆盖和现势性动态快速更新,积极地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初步构建“数字绍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基本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要。

  4、具体目标:统一绍兴市的测绘系统和测绘基准,搭建并完善测绘的基本框架,明确构成基本框架各组成部分的内容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形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空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平台。全市范围应根据城乡发展的一体化水平,实现1:500—1:2000地形图的满覆盖。建立绍兴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实现相互连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基础测绘动态更新机制,实现系列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现势性动态快速更新;积极地推进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

  (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应当及时来更新数据及资料;

  (3) 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三至八年更新一次;

  (4) 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每三至五年更新一次;

  (5) 1∶500、1∶1000、1∶2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二年更新一次。 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来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及其数字化产品中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要素,应当实行动态更新。

  (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应当及时来更新数据及资料;

  (3)1∶500、1∶1000、1∶2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每二年更新一次。 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来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及其数字化产品中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要素,应当实行动态更新。

  航空摄影测量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理信息的主要技术方法,这些成果既是测制和更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他的测绘产品,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的主要数据源,也是一种重要基础测绘成果形式。考虑到航空测量受季节和气候等条件因素影响较明显,应该结合绍兴市地形真实的情况及航空飞行等条件因素,及早制定航空摄影计划并组织实施。

  从绍兴市城市发展方面出发,规划航空测量范围为绍兴中心城市1500km2,采用真彩色航空摄影测量,其中摄影比例尺采取1:4000~5000,成图比例尺为1:1000。

  为了让绍兴的城市坐标系统与国家推行的“80西安坐标系”及全省坐标系统接轨,同时有利于测绘作业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将80年代建立的以“54北京坐标系”国家坐标基准为依据的“绍兴市城市平面坐标系统”进行坐标转换,即将“54北京坐标系” 转换为现行的“80西安坐标系”。坐标转换在空间定位系统改扩建中一起进行,并应作专题技术调研,确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方案。

  为了绍兴中心城市发展需要,要建立和维护一个能够完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用户需求,能精密定位的数字的、整体的、动态的乃至实时的“绍兴市城市空间定位系统”。紧跟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计划实施进展以及升级情况,完善和更新全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规划将1994年建立的“绍兴市城市空间定位系统”进行改扩建,由于目前绍兴市区和绍兴县均采用“绍兴市城市平面坐标系统”,从测绘区域性和技术性等层面考虑,适当增加一定的控制范围,故控制范围按中心城市1500km2设定,具体项目为:

  (1)全市性GPS控制网C级网。在原有绍兴市城市GPS控制网基础上,以10-15km的点位平均间距适当加密点位,范围1500km2(包括部分绍兴县和上虞市辖区域),建立C级网作为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

  (2)在C级网的基础上加密D级GPS控制网。范围为中心城市1500km2。

  鉴于80年代建立的“绍兴市Ⅲ等水准(高程)网”年代已久未复测,以及城市建设施工等原因造成多数水准点已破坏,绍兴市水准网需要改扩建。规划改扩建成“绍兴市城市水准网”,“十一五”期间将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技术建立“绍兴市城市水准网”二等水准作为城市首级高程控制网,整网覆盖中心城市1500km2范围。在二等水准基础上加密四等水准,覆盖范围约1500km2。为全市的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高程定位。

  利用GPS观测的高程值和水准联测GPS控制点的高程值进行研究,推导绍兴市的大地水准面模型,提高GPS高程测量的精度。

  目前,GPS技术正向工程自动监控与管理、城市交通、自动车辆监控,特别是公安、银行、消防等工程和公用事业领域拓展。但是,我市目前GPS技术应用以单位分散、独立使用为特点,这样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引进和低水平使用。规划在全绍兴地区建立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逐步建立空间定位综合服务系统,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在“十一五”规划后期,本着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统一协调管理,统一发布标准、精确的定位数据,并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安排原则,在市域范围内建立3~4个GPS基准站,间距在50~70km左右,在规划建设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前期,随时了解浙江省测绘局与绍兴各县市对建设参考站的动向,以便合理安排参考站的布设。

  通过多部门共建共享,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将满足测绘、地震、气象、水利、环保、交通等不一样的行业的用户对精密定位、快速和实时定位、测速、测方位、测量位移及测量气象参数的要求,同时大范围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管理、城乡建设、交通监控、沉降(形变)监测、公共安全,精细农业及电力通讯等领域,服务于“电于政务”,并对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十一五”前两年,是基础测绘最重要的阶段。地形图测绘则是基础测绘中的重点和难点,任务量大、投入比重大、测制时间长、更新周期要保证,在选择测绘方式时,既要考虑经济节约,也要考虑信息系统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的急需程度。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土地管理等高精度地形图需要,1:500地形图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绘;为满足城市宏观管理和获取三维立体地形图等需要,1:1000地形图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式,在此基础上编制成1:2000和1:5000等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图。规划于2007年前实现第一代1:500数字线划地形图( DLG)覆盖核心城区350km2;1:1000-1:2000测绘数字产品覆盖中心城市1500km2;卫星影像图及其产品(DLG、DOM、DEM)覆盖绍兴市(各县、市、区)约8200km2。详细的细节内容如下:

  1、测绘1:500地形图。核心城区测绘1:500数字线划地形图(DLG),覆盖范围约350km2。其中已有DLG地形图150km2范围(国土局110,规划局30,镜湖10)安排修测(若非规划部门地形图不提供,则按30km2修测),修测比例约40%;200km2为新测面积。

  2、测绘1:1000地形图。中心城市测绘1:1000数字线划地形图(DLG),采用航空摄影测量获取,范围约1500km2;生产1:2000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编制各类常用地形图。利用1:500和1:1000地形图,编制1:2000地形图,面积约1500km2;编制1:5000《绍兴市(核心)城区地形图》(规控区省测绘局数据),面积约350km2。

  4、航天遥感卫星图片制作数字产品。采用分辨率为1米的航天遥感卫星图和省测绘局共享取得的地理信息数据,制作1:5000~10000的绍兴市(五县一区)数字线划地形图( 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遥感卫星图片面积约10000km2,制作数字产品面积约8200km2(1:5000规控区省测绘局数据,1:10000省测绘局数据)。

  5、地下管线普查。对核心城区各类地下管线做全面普查,总长度约1500公里。

  6、地籍测绘。根据国土部门的需要调研提出的意见,本规划期的地籍测绘主项目为“54北京坐标系”与“80西安坐标系”的转换。这将并列入本规划期坐标转换项目。

  1、编制地理空间信息总体设计。为了全面有效地建设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需要编制《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总体设计》,确定地理空间信息总体框架,明确各类地理空间信息建设项目。

  2、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由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公共信息数据三大类信息数据组成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3、成立地理信息中心。成立“绍兴市地理信息中心”专门机构,引进专业人才,配置系统建设需要的场所和设施。

  4、基础软件配套。为建立信息系统要配套各类基础软件,如数据生产软件、系统开发平台软件、硬件管理软件等。

  5、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必须建设共享平台系统,以达到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信息共享。

  6、应用示范项目开发。公共性应用示范项目的开发,也被列入本规划期建设范围,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服务平台系统、城市应急防控信息平台系统等。

  基础测绘更新法律明确规定,《 测绘法》第十五条: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时进行更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来更新。基础地理信息随着城市的改变而变化,特别在绍兴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快速地发展的时期,地形、地貌快速变化现象更为突出。对于时效性较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一旦变差了,其应用可靠性将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有可能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基础测绘成果应该努力保证其现势性和实用性,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十一五”规划要建立基础测绘的动态更新机制,政府测绘管理要有基础测绘更新规划和计划,并将更新规划和计划列入市级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和计划,进入市级财政预算计划。绍兴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达地区,更新周期按法定周期的短周期设定。

  (1)核心城区1:500地形图(DLG)更新:每2年更新一次,范围约350km2,本规划期更新一次,比例为40%,可按真实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中心城市1:1000地形图(DLG)更新:1:1000数字线,本规划期更新一次,比例为40%,可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中心城市1:2000地形图更新: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每2年更新一次,范围约1500km2,本规划期更新一次,比例为100%(航空测量必须全飞)。

  (4)编制的各类地形图更新:编制的中心城区1:2000地图,每2年随1:500~1:1000地形图更新而更新,面积约1500km2;

  根据基础测绘获取技术方法不同,更新技术也采用与获取技术方法一致的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野外(地形图)数据采集:1:500数字化地形图(DLG)、地下管线数字化地形图(DLG)、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

  (3)卫星遥感摄影测量:卫星影像图及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

  目前我市基础测绘相当落后,基础测绘设施接近空白,基础测绘生产和科研设施需要加强建设。主要为如下几类:

  1、测量标志建设和维护:目前市级测绘管理部门负有国家级、省级测量标志维护管理职责;市级测量标志的建设和维护管理职责,因此,本规划应当将测量标志建设和维护作为基础测绘项目。

  2、GPS系统设施建设和维护:建立和维护GPS系统设施应该作为基础测绘项目。

  3、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设施建设和维护:建立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系统设施和设备,不但要有建设费用,也要有维护费用,因此,应该将此列入基础测绘项目。

  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是按照平面图或铺盖数据模型,将具有鲜明的多维、动态特征的现实空间世界抽象为二维、静态目标,生产、提供和使用二维(或2.5维)的基础地理信息。这种基础地理信息在表达或反映三维实体及其时空变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十一五”及远期要进行真三维、多时态、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利用高精度的数字测绘产品制作以城市亮点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区域性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测绘投入是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周期性特征的政府行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改变,不同的阶段投入将会不同,本次规划投入费用的估算标准是财政部、国家测绘局[1999]856号文确定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单项测绘工程项目投入的制定是根据绍兴市实际地形情况,暂确定所有项目价格为《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中的第二种困难类别制定的相应价格(所有项目都分为三种困难类别), 今后随着国家相关的产品价格调整,测绘技术进步和测绘设备改进,整个基础测绘的投入费用将随之而调整。

  经初步匡算,要完成2006-2010年基础测绘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需投入总经费约人民币2.2亿元 。

  鉴于今后绍兴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绍兴市政府各个专业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属绍兴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来源由公共财政投入。

  依据测绘项目投入价格表和社会对基础控制的需求估算控制网的建设费用,主要包括控制点的选埋、观测、计算和数据入库等费用,基础测绘控制网建网投入费用见“绍兴市基础测绘经费概算表”中的第一大类“控制网费用”。本次规划是对市域范围作整体规划,控制点的布设是从绍兴大范围的角度来考虑的,局部区域内控制点的布设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本次《规划》中基本比例尺图测绘费用包括全野外数字化测绘、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像片数据获取的费用投入见“绍兴市基础测绘经费概算表”中的第二大类“基本比例尺图测绘费用”。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主要是软、硬件设备的购置费、系统平台的开发费、系统的研究开发费、建库费等,详细见“绍兴市基础测绘经费概算表”中的第三大类“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费用”。

  本次《规划》中基础数据更新费用包括基础数据更新、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像片数据更新和地理信息系统维护更新的费用投入见“绍兴市基础测绘经费概算表”中的第四大类“基础数据更新费用”。

  规划期开展的地下管线普查,建立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和启动建立城市亮点地区的实景三维城市模型示范系统等费用。,详细见“绍兴市基础测绘经费概算表”中的第五大类“其他建设费用”。

  基础测绘规划项目面广、量大、生产周期长、投入资金多,在制定调度生产投入计划时应考虑社会需求、技术力量、生产能力、投入经费等因素,分步投入,滚动更新。按照先数据后系统的原则,以及《绍兴市地理空间信息总体规划》的系统建设需要和真实的情况需要,合理地在规划期间内分解,以2007年基本建立综合数据库为目标,2010年基本建成地理空间信息系统为最终目标进行项目安排。2006年至2010年各年度基础测绘项目年度计划分解如下表:

  购买1:10000的(DLG)、(DOM)、(DEM)1082008.2

  1:1000数字线数字正射影像(DOM)地形图9011500135.2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规模大、系统性强,周期长、服务面广,其产品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应当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上为其实施提供保障。

  近一年多来,在市政府和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的基础测绘工作得到了逐步加强,市级基础测绘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但是,与全国其他同类城市相比,我市基础测绘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仍然有较大缺口。由于基础测绘是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又具有一定的国家秘密要求,属于政府控制和管理的领域,其实施所需经费必须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来承担。只有将基础测绘列入市级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计划,实施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才能使本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作为测绘主管部门的绍兴市规划局是基础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者,这是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为使有限的资金得到高效的利用,首先要根据基础测绘规划合理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在制定年度计划时一定要本着急用先测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迎合全市经济发展主战略,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其次要加强与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联系,使基础测绘工作与各方面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测绘为经济建设、地方建设和社会信息化的先行保障作用。

  只有合格的基础测绘产品才能真正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因此,加强基础测绘项目监管,推行项目管理,在基础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行业行政主任部门的质量监督职能,严格执行基础测绘成果的质量检验制度,对生产进度及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努力建设高质量基础测绘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测绘科技将更加突飞猛进,基础测绘工作一定要紧紧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不停地改进革新。要对GPS空间定位服务综合、遥感及航空影像处理和解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集成,以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为主逐步向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要坚持需求为牵引、技术为驱动的原则,及时跟踪国内外有关技术发展动态,以国家标准与省标准为基础,结合本市地理特征,及时制订和修订从数据源获取、生产、质量、数据库建立、网络交换到信息管理、分发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区域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促进地理信息共建共享。

  基础测绘成果既有保密的特殊性又有高度的技术专业性,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业务精,政治性强的专业基础测绘队伍。目前我市在测绘生产管理、软件开发应用、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还很空缺,为保障基础测绘中长期目标的顺利完成,加强技术骨干的重点培养,强化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优化测绘队伍结构非常迫切。同时,要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和生产队伍,加强技术培养和训练,为数据采集、数据库建库、系统模块设计和实施等建设培训急需的人才。

备案号:沪ICP备19021460号-5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400 920 5548

扫一扫,关注我们